Wikibooks zhwikibooks https://zh.wikibooks.org/wiki/Wikibooks:%E9%A6%96%E9%A1%B5 MediaWiki 1.45.0-wmf.7 first-letter Media Special Talk User User talk Wikibooks Wikibooks talk File File talk MediaWiki MediaWiki talk Template Template talk Help Help talk Category Category talk Transwiki Transwiki talk Wikijunior Wikijunior talk Subject Subject talk TimedText TimedText talk Module Module talk 初中數學(香港課程)/分組數據的統計/1 0 33698 181590 180942 2025-06-28T13:04:39Z 182.239.115.183 /* 分組數據的頻數表 */ 181590 wikitext text/x-wiki 將連續數據整理為不同範圍,就成為分組數據 === 分組數據的頻數表 === 分組數據之中,每個組訂立的範圍為組區間(英:class interval) * 假設組區間為「50 - 59」 組區間指明最少和最大可歸納的整數,兩數分別為下組限和上組限 * 下組限為50,上組限為59 因非整數的數據紀錄時,會取至整數。因此,實際的範圍並非組區間,分別稱為上組界(英:upper class boundaries)和下組界(英:lower class boundaries) * 在上組界以下的數可歸納,但上組界相等的數據因四捨五入歸入下一組 * 下組界為49.5,上組界為59.5 上組界和下組界的差(距離)稱為組距,而上組界和下組界的平均值(組的中間值)稱為組中點 * 組距為10,組中點為54.5 {{MathHKQA|1=1 |2=以下是維基中學學生的數學成績 <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 75%" |+ 例子 |- ! 分數 !! 頻數 |- | 40 - 49 || 2 |- | 50 - 59 || 3 |- | 60 - 69 || 9 |- | 70 - 79 || 10 |- | 80 - 89 || 5 |- | 90 - 99 || 1 |} </ref> # 求 |sol= }} === 直方圖 === 直方圖(英:Histogram)描述分組數據的分佈,橫軸為各組的組界或組中點,縱軸是頻率。 由同樣的大小的長方形棒組成,高度表達頻率。棒與棒之間沒有空的間距。 [[File:Black cherry tree histogram.svg|300px|直方圖的例子]] ssab14l0tjnk8zywc9e0tmk1v18vvzd 181591 181590 2025-06-28T14:06:34Z 182.239.93.29 /* 分組數據的頻數表 */ 181591 wikitext text/x-wiki 將連續數據整理為不同範圍,就成為分組數據 === 分組數據的頻數表 === 分組數據之中,每個組訂立的範圍為組區間(英:class interval) * 假設組區間為「50 - 59」 組區間指明最少和最大可歸納的整數,兩數分別為下組限和上組限 * 下組限為50,上組限為59 因非整數的數據紀錄時,會取至整數。因此,實際的範圍並非組區間,分別稱為上組界(英:upper class boundaries)和下組界(英:lower class boundaries) * 在上組界以下的數可歸納,但上組界相等的數據因四捨五入歸入下一組 * 下組界為49.5,上組界為59.5 上組界和下組界的差(距離)稱為組距,而上組界和下組界的平均值(組的中間值)稱為組中點 * 組距為10,組中點為54.5 {{MathHKQA|1=1 |2=以下是維基中學2A班學生的數學成績 <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 75%" |+ 維基中學2A班學生的數學成績 |- ! 分數 !! 頻數 |- | 40 - 49 || 2 |- | 50 - 59 || 3 |- | 60 - 69 || 9 |- | 70 - 79 || 10 |- | 80 - 89 || 5 |- | 90 - 99 || 1 |} </ref> # 79.5分或以上的學生獲得A級,求A級學生佔全班的百分比 # 一名學生補考後得到49.5分,求新的頻數表 # 求該學生所屬組的上組界、下組限和組中點 # 求所有組的組間距 |sol= # <math>\frac{5+1}{2+3+9+10+5+1}\cdot 100%=20%</math> # <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 75%" |+ 維基中學2A班學生的數學成績 |- ! 分數 !! 頻數 |- | 40 - 49 || 2 |- | 50 - 59 || 4 |- | 60 - 69 || 9 |- | 70 - 79 || 10 |- | 80 - 89 || 5 |- | 90 - 99 || 1 |} </ref> # 上組界為59.5分 下組限為50分 <math>\frac{49.5+59.5}{2}=54.5</math> <math>\therefore</math> 組中點是54.5分 # <math>59.5-49.5=10</math> }} === 直方圖 === 直方圖(英:Histogram)描述分組數據的分佈,橫軸為各組的組界或組中點,縱軸是頻率。 由同樣的大小的長方形棒組成,高度表達頻率。棒與棒之間沒有空的間距。 [[File:Black cherry tree histogram.svg|300px|直方圖的例子]] t8x7q1fc3158x4w17crehtg5axqj786 初中數學(香港課程)/相似/1 0 33766 181592 181589 2025-06-28T14:58:01Z 182.239.93.77 181592 wikitext text/x-wiki 當圖形經過移動、旋轉、反轉、放大和縮少,會產生一張比例圖,影像的形狀維持不變。幾何上,兩個形狀相同的圖形可稱為'''相似'''(英:similar) 三角形的相似可以用「<math>\sim </math>」表示,三角形的頂點排序按對應的頂點排序。全等是相似的特例,所有全等三角形皆是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中,對應的頂點組成了 # 對應邊的比成比例(簡寫:<math>\sim \Delta</math> 對應邊) # 相等的對應角(簡寫:<math>\sim \Delta</math> 對應<math>\angle</math>) 例子:<math>\Delta PQR\sim \Delta XYZ</math>中,<math>\angle P=\angle X</math>、<math>\frac{XY}{PQ}=\frac{YZ}{QR}</math> {{MathHKQA|1=1 |2=已知<math>\Delta ABC\sim \Delta DEF</math>,<math>BC=9</math> cm、<math>EF=6</math> cm、<math>DF=4</math> cm、<math>\angle A=30^\circ</math>。求AC和<math>\angle D</math> |sol=\frac }} s30n82m8z9rxjmopqovuum9tz9ywlk5 Talk:文言/文法 1 33767 181593 2025-06-29T04:52:53Z 67251 /* 轉寫問題 */ 新章节 181593 wikitext text/x-wiki == 轉寫問題 == 「雲」字在編輯頁面顯示爲「云」,但在檢視時被轉寫,這是甚麼情況? [[User:㦽|㦽]] ([[User talk:㦽|留言]]) 2025年6月29日 (日) 04:52 (UTC) 3tcl2ae8ksb18qqlf3ex9qb8wc9ndc4 181594 181593 2025-06-29T07:46:42Z Sayonzei 41916 181594 wikitext text/x-wiki == 轉寫問題 == 「雲」字在編輯頁面顯示爲「云」,但在檢視時被轉寫,這是甚麼情況? [[User:㦽|㦽]] ([[User talk:㦽|留言]]) 2025年6月29日 (日) 04:52 (UTC) :{{ping|㦽}} 您可在其两侧框上“<nowiki>-{}-</nowiki>”,即“<nowiki>-{云}-</nowiki>”,以防止其受系统自动繁简转换。--[[User:Sayonzei|Sayonzei]] ([[User talk:Sayonzei|留言]]) 2025年6月29日 (日) 07:46 (UTC) n1u0gjztdbsyh7p1hxig1hw8n4yofnu